傳統中草藥醫學認為苦瓜全株皆可入藥,從果實、葉子、根、藤蔓、花、種子皆可拿來使用。明代《本草綱目》記載「苦瓜味苦,性寒,無毒,具有除斜熱,解疲乏,清心明目,益氣壯陽之功」。傳統醫療用途,若將山苦瓜葉子磨碎取其汁液塗抹皮膚上可以用來治療蚊蟲叮咬、蜂螫、燒傷、接觸型皮疹和傷口癒合 (Wu and Ng, 2008)。除了山苦瓜果實外,其嫩葉和葉片在臺灣亦被原住民當作蔬菜食用。苦瓜葉可清熱解毒,印度和東南亞人也常食用嫩梢和苦瓜葉當作菜餚。此外,山苦瓜的鮮果可用來炒食、煮湯或做為沙拉,也可切片曬乾或烘乾做成苦瓜茶,有些則把果實浸泡成藥酒飲用(全,2007)。
也有文獻指出,將果實、葉子、根、藤經烘烤步驟處理後能提升清除DPPH自由基的能力達到抗氧化效果,研究結果發現烘烤能夠提升萃取物中黃烷三醇 (flavan-3-ol) 化合物和酚酸化合物含量 (Choi et al., 2012)。目前已有許多研究皆已證實苦瓜具有降血糖、抗氧化、抗腫瘤、降低血脂、抗肥胖、抗病毒、抗菌、抗發炎、免疫調節等功效 (Lim, 2012; Fang and Ng, 2011)。
圖片來源:http://www.miru.tw/20080725.html
文章摘錄出自: 黃文程 (2016)。生物活性導向分離鑑定山苦瓜緩解痤瘡丙酸桿菌誘導發炎反應之活性成分。國立臺灣師範大學人類發展與家庭學系營養科學與教育組 博士論文。 文章轉載請引用來源